各位親愛的老師, 剛剛見證了我們優良老師的頒獎, 以及大一勞作教育全勤的頒獎典禮, 非常感謝所有老師以及同學們在這兩個獎項上的努力, 並得到我們的肯定。

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和東海大學學生的學習相關, 「全校性博雅學習的整合與發展」。 除了向各位報告一些理念, 同時也需要各位老師的合作、幫忙、努力來完成這個全校性的博雅教育學習。 這個工作團隊涵蓋許多單位: 教務處、學務處、勞教處、體育室、國際處、就友室、通識中心、校牧室、博雅書院、教資中心等等, 所以容許我花些時間向各位介紹「全校性的博雅學習」。

不管是企業界、學術界或者是職業調查, 我們可以看出未來二十一世紀人才需求的能力指標為何? 我想分享三個資料來源, 其中一個是2001年遠見雜誌的統計, 另外一個是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先生的演講, 以及李開復先生的書上提及二十一世紀人才的需求。 從他們的企業界觀點, 看看我們學生的什麼特質是企業界認為最好的人才。 遠見雜誌調查發現有近百分之五十的企業界覺得「學習力、可塑性、態度主動積極」是最重要的, 「專業知識與技能」有百分之四十三, 「配合度、穩定性」有四十二, 「責任感與自我管理」有百分之四十, 很顯然可以看到企業界所需要的人才是在專業知識之外, 還要有很多所謂的「軟實力」。 李開復先生所說的二十一世紀人才的七個要素之中, 包含創新實踐、跨領域、三商兼顧(智商、情商跟靈商, 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靈商代表倫理、價值觀)、高效的溝通、熱愛工作、積極主動、樂觀向上。 張忠謀董事長說到 「道德感、前瞻性看法、啟發性態度、執行力、樂觀、謙虛、適應、迎戰、有魅力、有感恩」。 由此可見很多企業界所需要的人才能力並非止於專業知識, 而且甚至還不僅限於知識, 有很多的面向是態度、實踐力、道德和價值觀。

勞委會、青輔會也做了一些調查。 2006年勞委會調查發現七成以上的雇主徵才都不限科系, 也就是說有百分之七十的工作很可能是不需要真正屬於哪個專業科系。 某種程度來說也不是不能夠理解, 因為台灣早就從以前的加工製造到現在是以服務業為主, 現在服務業占了六成多, 真正的製造業不到四成。 所以服務業六成餘的人才需要甚麼特質呢? 是各種專業都有, 不管是理、工、文、管、社、創等等, 所以七成以上的行業不限科系, 但要求是基本能力, 有工作態度、學習事業力、外型、人文品味等等。 青輔會在2009年調查就業能力的基本排行, 發現452位企業雇主或人事主管、人資主管針對就業技能來的優先順序考量是甚麼? 第一, 良好的工作態度; 第二, 穩定性與抗壓性; 第三, 表達與溝通能力; 第四, 學習意願與可塑性; 第五, 專業知識、技術; 第六, 團隊的合作, 另外還包括基礎與電腦的應用技能、主動發覺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各位老師、各位導師, 從以上的調查資訊我們要訓練出怎樣的學生, 方能符合實際的需求? 我們在課堂裡教的、在課堂外所輔導的, 是要讓學生有怎樣的能力? 有沒有成為企業界的最愛? 除了企業界之外, 學術界的看法又是如何? 哈佛大學的前任校長Derek Bok在他所著的一本書「大學教了沒?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 詳細說出二十一世紀的八個教育目標裡面有很多是大學裡面真正專業課程沒有教的, 包括表達能力、思辨能力、道德推理能力、 公民責任能力以及迎接多元化生活的能力、迎接全球化社會的能力、廣泛的興趣就業能力。 這些, 我們教了沒有? 我們輔導了沒有? 我們在專業掛帥, 把很多知識填在學生的腦子, 有沒有注意到其實學生可能更需要那些軟實力? 或者是巧實力? (soft power or smart power? )這些實力很可能是將來他們在市場上更需要的能力, 我們教了沒? 學生學了沒?

每位老師都有你們專業的特長, 我完全不會擔心各位老師在課堂上專業知識的傳授。 然而我會擔心, 我相信你們也應該擔心, 是學生們是否裝備了企業界所需要的、學術界所認為需要的「真正的實力」。 總而言之, 我們除了專業知識技能, 還有很大的一個面向要學習。 有很多是「態度」的學習、如何給予學生判斷能力跟行動的動力? 如何在大學生或研究生的養成教育之中好好為他們教育, 這就值得我們深切思考了!

東海大學創校時期的前十年全校只有八百個學生, 一百位老師職員, 執行小班式的博雅教育。 而我們現在有二十倍以上的學生人數, 一萬六千餘人, 老師的人數也從當時的一百位教職員到了一千位教職員。 在這個龐大的校園裡頭, 我們如何讓學生有機會去學習那些企業界跟學術界覺得重要的人才特質? 所以我希望每一位老師可以知道在你們的專業學習、專業的知識教導之外, 讓學生能有機會得到所謂的「博雅學習」。

統而言之, 東海大學教育有兩個面向, 一個是「專業學習」, 一個是「博雅學習」; 專業知識是不論哪個系所, 交由你們系所的老師去教導, 而「博雅學習」則有很多是跨處室, 由全校學生共同享有。 「博雅學習」包括很多內涵, 比如說我們正要開始的四天三夜的「大學入門」與「大學引導」課程。 在大學入門中, 兩百三十幾位α-leader帶領著三千四百多位大一新生, 以及在整個學期之中幫助他們學習與促進他們之間彼此的關係。

在這四天三夜的新生大學入門之中, 他們學習知道東海是甚麼? 思考每位學生的人生將是甚麼? 希望是如何? 並從這裡開始延伸到「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此由教育部支持的「公民陶塑計畫」方案, 分兩個梯次三個年度。 我們將這個計畫納入所有「博雅學習」之中, 也包括通識教育、住宿學習以及社團學習、勞作教育、服務學習、 體育價值、職涯教育、國際教育、環境教育、身心靈教育等等。 以上諸多「博雅學習」項目, 其實在東海大學創校時就已含括, 部分也傳承至今, 現在我們把它們全部整合在一起成為全校性、全面性的「博雅學習」, 達到我們東海大學的教育理念和目標。

從「大學入門」開始, 今年的主軸是「建立關係、認識自我」, 延伸到「大學引導」兩個學分的通識課程, 讓新鮮人自由選修。 除了學生之外, 還有所謂的alpha-leader, 這是學長姐。 α-leader 之上還有所謂的α-mentor, 就是老師們。 有二、三十位老師要和兩百餘位的α-leader 一起在開學時帶領三千四百多位大一的新生, 來完成第一年的學習。 讓這些活動、這些反思、這些引導的課程形成東海的特色。 讓新生從高中前的填鴨式教育, 進入到大學自由開放但需自我約束或是自我學習的氛圍。

接著談到「公民素養陶塑計畫」, 這是大一在人格發展以及博雅學習的重要主軸之一。 主要目的是將倫理、民主、科學、美學與媒體這五大核心素養, 融入通識課程或是帶進專業課程之中所設計的課程與活動。

通識也在近年來做了一些改革以及整合。 通識課程包括兩個區塊, 其一是共同必修課程, 如: 中文、英文等等; 另一是通識課程, 從傳統的、過去所執行的五大領域: 人文、社會、管理、自然及生命科學, 濃縮到三大領域, 加上第四個是跨領域的學習。 所以往後人文、社會包含了管理, 自然包含了生命科學。 我們要把學校的部分教育目標、五大民素養均設計在四大領域的核心大綱內, 大綱貫穿所有通識的課程。 大一共同必修的中文, 含有寫作。 大一英文拆開為兩年的英文學習, 加深外語能力。 另外, 大二公民文化也會有一個轉變, 成為大學入門與公民素養的教育平台。

「服務學習」可以用一個金字塔型的結構來論述, 以基本勞作教育為基礎, 形塑關懷之心、有紀律、有團隊的精神、實踐的動力, 再昇華到志工培訓、服務性的社團, 最後則是國際的志工以及專業的服務學習。

勞作教育處所舉辦的各種訓練的活動, 是給基本勞作小組長或者助學勞作的區隊長。 這將近兩百二十幾位衛生助理以及所有基本勞作的小組長, 不乏很多也是 α-leader。 學務處所辦的各種訓練過程裏, 不管是系上的志工、表演藝術志工、服務學習志工等等, 這些在各個不同的、學務處不同的部門裡頭都有這些志工, 也就是從基本的金字塔下的底層進到第二層, 比較有規劃、規模式的志工, 然後再往上提升, 然後各個學會、社團, 有些是服務性的社團, 都有這一些訓練, 讓學生有這些服務學習的概念。

永齡基金會委託東海大學執行「永齡希望小學」的工作。 東海分校從2010年一月開始, 認養了十所附近的小學, 總共有35個班, 服務學童的學長們有兩百三十多位, 課輔的老師有六十幾位課外輔導, 包括國文、英文、數學。 每週上課至少十天, 八到十五個小時, 這也是我們在服務倫理, 我們的同學們每一個禮拜有兩百多個學生來照顧十個學校弱勢的學生, 幫他們做課後輔導。 而另外在通識課程有服務的學習, 以及卓越教學計畫裡頭的眾計畫。

此外, 希望各位老師們能夠在你們每一個專業課程裡面加入專業的服務學習, 也就是在金字塔的最頂端。 我們要達到每一個專業領域都有「服務」的目的, 服務課程變成專業學習的重要部分。 例如說, 資工的學生會寫電腦程式設計, 幫助弱勢團體或者小學、或者社群, 去建置他們的電腦中心, 這就是專業的服務學習。 並不是說像學會計的到會計師事務所去實習, 那是不一樣的。 如果會計系的學生去中小企業或者小店裡幫忙設計會計制度, 將專業知識服務給對方, 讓對方知道如何去設置那些專業, 同時學生在設置之中, 也學習到如何把專業貢獻給需要的人, 這才是專業服務學習。 我希望學校能有更多更多專業的服務學習課程, 每一個系都有, 所以我們鼓勵各系所開辦服務學習相關課程, 我相信這也是勞教處最樂意見到的。

體育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教育項目, 各位絕對不要輕忽體育的重要性。 傳統上對於體育這個面向可能太過於保守, 太過於陳腐。 但體育有很多的面向是針對一個人的行動力, 以及人格特質的培育。 如何落實大一的基礎體育和大二的進階體育課程、強化學生的體適能、提升個人的生活品味, 就顯得相當重要了。 鼓勵學生參與正確健康休閒的活動, 充實生活、紓解生活的壓力, 藉由體育的參與增加同儕間的互動與信賴。 同時也透過運動來預防疾病, 藉由競賽來培養服從、負責的社會行為, 經過運動競賽的參與提高系和校的認同與凝聚力。 傳統的體育課程, 比較傾向運動技能的學習與非正式的比賽, 著重於動作反覆的練習, 技能學習受控於學生程度參差不齊。 除了這些缺失, 學生與老師的互動較少, 學生自我為中心表現較差, 我們將改變體育價值的取向。 在體育活動中, 充滿了很多很多態度方面的教養、很多很多的價值、很多很多的動力, 這些其實是企業界所喜歡的, 包括毅力、耐力、紀律、忍耐、愛心、勇氣、誠實、公益、 服從領導、情緒的管理、團隊的合作、溝通協調、價值觀。 鼓勵老師跟學生們能夠多參加一些體育活動, 從個人體適能的健全或者是團體的活動, 可以獲得許多為人處世的信念。 體育活動正潛移默化在塑造一個學生的品格。 體育何其重要!

另外一個面向是國際之間的交流和世界的議題。 今日的東海大學校園有外籍學生, 有僑生, 有大陸學生, 造成更多元化的校園。 此外東海已成立一個國際學院籌備處, 此學院將有英語的學位和學分課程, 有特別的課程來探討世界議題, 同樣的也讓各地學生瞭解東方和西方的文明發展。 所有東海大學的學生, 對於國際議題的了解或者是參與, 都必須要有很好的配套措施讓學生有機會學習。 不管有沒有機會出國, 或者有沒有機會在校內與外籍生一起互動, 我們就是要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更寬廣的國際知識。

另外一個重要的區塊是職涯的教育。 我們希望每一位東海大學的學生高高興興地進來, 獲得專業的學習、博雅的學習, 讓這些能量在他畢業之後在企業單位、社會團體獲得青睞。 我們在大一的時候要發展他們對於職涯的探索, 大二的時候要培養他們職能專業或者非專業的博雅能力, 在大三的時候有職涯的規劃與實務, 大四的時候能夠強化就業能力。 在一系列的活動中針對學生們就業的性向以及能力的培養, 甚至於尋找工作的技能, 都要給他們有機會學習。 除此之外, 還有一些方面關於環境的學習、身心靈的學習。

總而言之, 進入東海大學的學生會學到兩個面向的功課: 一是「專業學習」, 仰賴所有系所、老師, 在必修、選修課程中完成; 另一是「博雅學習」, 包含以上所提到的大學入門、 大學引導、勞作教育、服務學習、課外活動、 住宿學習、國際教育、職業教育、通識教育、體育教育以及很多面向的環境教育、生命教育等等。 這個博雅學習, 就是塑造出軟實力或巧實力, 也是企業界覺得很重要的特質。 百分之七十的雇主覺得這些實力高於專業知識的需求, 而這些能力有很多很多是在專業課程之外所教的。 我們不會把課外活動當成是一個遊玩的地方, 不是功課糟或學業成績差的同學才去參與課外活動, 而是應該把課外活動和其他各種學習都當作東海大學全方位學習的重要一環。 希望每個老師、導師都能夠有這樣的心情去了解學校教育的理念, 或是在幫助學生完成四年博雅以及專業的整合。 東海大學校歌中非常清晰地告訴我們, 我們要教養的學生是甚麼? 「求仁與歸主、神聖本同功、勞心更勞力、 專業復宏通、貫精麤於內外、東西此相逢」這六句話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 我們要給學生的教育是遠大於所有的專長, 而那些部分我們把它通稱為「博雅學習」, 就是在專業之外的全部學習都叫做博雅學習。

我們東海大學將成立一個「博雅學習推動委員會」, 這個委員會將整合課程與活動、知識與實踐, 成為一個博雅學習地圖, 讓每個學生可以在就學的四年之中, 有機會不斷形塑自己, 然後成就一個完整的全人。 今天向各位介紹東海的教育, 希望大家能夠記得在老師的課堂之中或者是導師的輔導之中了解自己的角色, 如何幫助學生們完成大學全人教育的專業以及博雅學習的全部內涵。  謝謝各位!


(博雅全校性學習PPT如附件, 歡迎下載閱讀)